北京东城: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王府井“元宇宙”
来源: | 作者:素材来源于网络 | 发布时间: 575天前 | 480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近期,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东城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图片

方案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四个中心”功能相适应的首都智慧城市核心区和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成与“六个高地”建设相适应的数字经济繁荣典范城区,建成以市民共享数字生活需求为中心、以城市高效运行为场景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公众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显著加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进展,构建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城市发展东城范式。

主要任务包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新底座拓展智慧城市民生服务新场景创新智慧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优化智慧城市营商环境新举措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新效能

(1)建设新型感知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建设,打造一批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迭代和新应用增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提升信息网络服务能力:增强5G网络信号覆盖能力,聚焦广渠路沿线、长安街沿线、二环、三环、各部委、医院、文旅场馆、商务楼宇等重点场所,深入开展网络攻坚行动。

(3)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感知能力建设,重点加强覆盖云、边、端、应用等全方位安全防护,增强应对高等级安全威胁和全域全局网络安全威胁感知和处置能力。

(4)激发大数据平台承载效能:聚焦解决“汇的多,用的少”的问题,优化升级大数据平台,加强平台的多源数据汇聚、管理和共享能力,提升数据全流程“链”上管控能力。

(5)拓展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充分运用大数据惠民利民,建立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的民生大数据应用体系,提升群众获得感。

(6)拓展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完成10所智慧校园集团校、联盟校建设;依托智慧教室和智慧校园开展相关社会实验或课题研究。

(7)拓展交通出行智慧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数字交通领域新场景、新业态,创造智能、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

(8)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创新:依托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融合平台,创新以城市事件为牵引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强数据汇聚和业务整合,提供城市和社会综合数据与信息服务。

(9)深化社会安全领域智慧应用创新:深化智慧警务、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系统建设成果和视频数据共享应用,加快图像识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等治安防控领域中的深度融合应用。

(10)深化城市安全领域智慧应用创新:进一步发挥东城区应急视频会议系统作用,丰富应急指挥以及突发事件处置手段,充分利用市级危化品企业监测预警等统建系统平台,不断增强应急监管和处置能力,促进企业责任主体落实。

(11)深化政民共治领域应用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2)延伸“一网通办”覆盖范围:打造智慧一体化综合服务新大厅,推广“胶囊办税厅”模式,推动政务服务向产业园区延伸,提供更多就近办、掌上办、一次办等服务。 

(13)开拓社会信用大数据应用领域: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优化商务服务统筹监测与调度体系,推动信用监管、非接触监管、非现场检查成为重要监管方式。

(14)推进数智文体旅快速发展:深入发展智慧旅游,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15)赋能文化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应用场景,探索数字文化与金融合作发展机制,强化文化企业金融服务。

(16)促进商业消费场景智慧化升级:持续推进“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建设,加大智能产品供给,探索搭建“云逛街”平台,支持建设标杆信息消费体验馆和特色型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智慧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数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推广下,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更加高效、宜居、绿色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