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力争2025年AI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来源: | 作者:素材来源于网络 | 发布时间: 644天前 | 372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赋能手段,无论是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还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人工智能都蕴含着巨大的“智慧潜能”。11月13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人工智能产业链”有关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近期,湖北发布《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湖北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100项以上,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1至2家,打造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培育3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发布会介绍,去年,湖北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516亿元,同比增长32.6%,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下一步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突出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链主+链创”融合工作机制,以制造业为重点,扎实推进技术攻关夯基、智能产品升级、产业集聚培育、示范应用赋能、产业生态创新五大行动,努力将湖北省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俊提出:“以突破人工智能基础机理、模型和算法瓶颈为重点,布局开展人工智能前沿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着力开发智能软件、数控产品、智能芯片和传感器等七大智能产品,加快布局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试点,打造人工智能特色示范园区。”

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晓华表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链主+链创’融合工作机制,以制造业为重点,支持库伯特、传神语联等一批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形成了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比较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截至目前,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大概是650家,跟前一年增长了35%。”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先后制定发布了《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技改13条”“数字经济新15条”等政策措施,围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榜挂帅等方面予以资金奖补。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介绍:“作为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创’平台,将遵循‘立足武汉、辐射中部、服务全国’的发展方针,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着力建设‘紫东太初’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与‘链主’企业一同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